vr頭盔、曲面手機、智能手環、巨屏電視以及智能機器人,都是近幾屆高交會必不可少的身影,每年也都在向著更輕薄、便攜、智能的方向快速發展。而在這些產品的背后,其實顯示屏幕也在經歷著“球面屏—平面屏—柔性屏”的快速演化和迭代。高交會上,記者發現顯示技術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以2016年為歷史轉折點,oled作為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發展趨勢,而更具顛覆性的柔性顯示正成為產業投資的重點。
oled技術成熟重塑行業格局
回看液晶顯示產業的發展,核心技術一直為外資企業掌握,中國企業的研發相對滯后,致使錯失了成就高端品牌的機會。
本屆高交會上,創維聯合京東方、海思發布首臺中國自主研發的oled電視。與lcd相比,oled具有高畫質、超薄、低成本、柔性、高對比度以及低能耗等優勢。該款電視的問世,讓中國電視行業徹底告別了“缺芯少屏”的時代,為oled市場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引領中國oled產業向前發展。
“雖然中國企業的oled產品面向市場稍晚,但在研發上已經有了大量深厚的技術儲備。”創維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表示,國外成熟的屏體生產商除lgd以外,大多仍處于觀望或剛剛起步的狀態,在oled領域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
“從顯示技術的發展來看,lcd、led背光電視用了10年時間,把切割良率提升到80%,而oled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實現了80%切割良率。”劉棠枝表示,隨著oled的良品率不斷提升,生產成本也將逐漸下降,oled全面替代lcd的拐點將加速到來。他表示,創維作為國內領先的彩電品牌,在oled電視的整合研發上深耕多年,早在2013年就發布了中國首臺oled電視,至今已發布7款oled電視產品。
“此次選擇在高交會期間發布中國自主研發的oled電視,表明了力推國產oled電視的決心。”劉棠枝表示,這表明了中國電視行業徹底告別了“缺芯少屏”的時代,具備自主研發、生產能力的中國oled產業將迎來oled電視全面快速普及的新格局。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全球oled生產線投資計劃超3200億元。在掌握核心技術的條件下,我國oled產業將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
柔性顯示成下一個增長點
重量不足1克、厚度僅0.01毫米的一張“塑料膜”,竟可以在彎曲和折疊的狀態下播放視頻,讓人嘖嘖稱奇的這一“幕”,出現在本屆高交會的3號館內,由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一款全彩色柔性amoled顯示屏,展示柔性顯示的多項關鍵技術。
記者了解到,這款amoled顯示屏擁有其自主開發的多項關鍵技術,包括柔性塑料襯底、tft薄膜晶體管、oled發光材料和器件、薄膜封裝等核心技術。其厚度僅為0.01毫米,曲率半徑小于3毫米,可耐1萬次以上的彎折而不影響性能。
“柔性oled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應用領域,把人機交互界面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coo陶洪告訴記者,這款柔性amoled顯示屏不僅具備高色域、寬視角、低能耗、超輕薄等優勢,還能進行自由彎曲、折疊、拉伸,一旦投入量產,將大幅擴展顯示屏的應用形態和范圍,對人類的生活產生顛覆性影響。
陶洪向記者描繪,未來,柔性amoled顯示屏可做成窗簾,白天卷起來不影響采光,夜晚則作為電視屏幕使用;甚至還能制造成穿戴式顯示器件,裝在袖口、衣領、鞋子、領帶等位置。“想像一下,未來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個物品,都可能成為一個顯示器。”
事實上,oled技術的普及打破了傳統平面顯示的限制,曲面屏或柔性屏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預計2018年,柔性oled顯示器將實現量產。而隨著vr等可穿戴設備領域需求的不斷增長,將催生出巨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