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一些城市對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即將達到臨界點,勾畫出了未來人臉可能取代鑰匙、銀行卡甚至身份證的遠景。
據報道,這種技術還可能成為終極追蹤器——通過與覆蓋范圍迅速擴大的監控攝像頭網絡相結合,面部識別技術幫助一些城市抓住了長期逃避法律懲罰的通緝犯。
以今年8月的青島啤酒節為例,在歷時一個月的活動期間,警方對190名嫌疑人員的身份進行了識別,經過二次盤查核實了25名逃犯,其中包括已經通緝了10年之久的一個賣淫團伙的主謀。
此外,從長沙到上海再到武漢,一些城市也在利用人臉識別來點名羞辱亂穿馬路的人:被攝像頭抓拍到的違章者的面部(有時甚至還有他們的姓名和一部分住址)會出現在巨大的液晶顯示屏上,這一系統還特別適合認定累犯。
商湯科技是在這一領域處于領先的中國企業之一,該公司CEO徐立說:“公安系統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情況在中國已經非常普遍,這證明了目前這種技術的影響力和準確性。”
今年重慶市對該公司的技術進行了為期40天的試用,在此期間發現了69名重點關注的嫌疑人,其中有14人被警方抓獲。
中國企業去年在這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了硅谷。據徐立說,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有兩個優勢:“在中國,我們擁有優勢,因為中國人對新技術的接受和認可程度更高。此外,還有大數據帶來的便利,如果我們需要不同類型的數據來訓練我們的系統并改進其表現,我們是能夠做到的。”
報道稱,人臉識別作為一種身份確認方式的認可程度在不斷提升,在剛剛結束的黃金周期間,這樣的技術對于疏通人流起著關鍵作用。在這個假期中,中國國內的旅游人次超過7億,許多城市利用這個機會來對火車站、酒店和機場的人臉識別系統進行壓力測試。
比如,據車站工作人員說,濟南最大的火車站用紅外攝像頭和閘機取代了人工驗票,提高了旅客進站速度,也減少了人為的錯誤;中國的一些大銀行也在設置越來越多能夠進行人臉識別的自動取款機,這樣一來,客戶無需銀行卡就可以取款。
專家認為,人臉識別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不可避免,這已經成為比指紋更準確的一種身份確認方式。
手機報在線(http://sjb.91mobiles.cn/)提供全球手機產業市場分析、趨勢判斷,以及最新手機出貨量排行榜、產業動態、產業咨詢等服務。推薦關注:旭日大數據![微信搜索:sunshine-Media可直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