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產業近期淡到荒。因為中國和歐美等主要市場都正值液晶電視傳統淡季。雖然下半年(估8-10月)可能還有一波因應中國十一與歐美節慶的旺季促銷備貨潮,但往前看2014年將有龐大中國新產能開出,讓面板業這波由液晶電視大型化、4K2K所帶動的景氣復甦彷彿才剛有起色、又要下沉。面板廠還有沒有下一個突圍利器?市場焦點紛紛轉向面板廠接力推出的新一代觸控技術--On-Cell。
事實上面板廠推廣On-cell整合型觸控面板到底有多少利基,還要看各家廠商的良率和接單能力而定,這包括On-cell能否大宗規格化、量產效率。雖然現階段On-cell整合型觸控面板以中小尺寸應用為主,并且較大技術障礙在于分辨率有限、一般多在200ppi到250ppi附近,這與手機面板分辨率多已達300ppi以上、甚至400ppi相較,有段差距。但與平板計算機面板分辨率多仍在264ppi或300多ppi相比,On-cell整合型觸控面板的分辨率似乎也夠。特別是對于低價白牌平板計算機市場而言。
雖然面板大廠除了彩晶、華映之外,包括群創、友達目前仍有7-8成營收要靠大尺寸應用產品,尤其電視應用比重都達5成上下。不過,若中小尺寸面板大量導入On-cell技術、以整合型觸控面板形式出貨,對于面板大廠而言,仍有一定利基。
面板大廠投入In-cell/On-cell整合型觸控技術已有多年。所謂In-cell系將觸控面板功能嵌入液晶像素結構內,礙于噪聲處理問題與良率、成本,目前主要只有Apple的iPhone 5采用日廠所提供的In-cell觸控技術。On-cell則是將觸控傳感器加在彩色濾光片基板上層,技術門檻較低、良率較穩定,加上On-cell觸控技術將使觸控面板制造減少外部供應流程、簡化供應鏈管理,因此已經成為部份面板大廠加強投入的重點項目。
以臺灣面板廠來說,包括群創、華映、彩晶、華映旗下的凌巨都已經投入On-cell觸控面板產品開發。其中,群創目前系同時推廣WIS(Window Integrated Sensor)OGS單片玻璃觸控技術,以及TOD(Touch on Display)On-cell整合型觸控技術,其中,On-cell觸控面板初期以7吋以下產品為主,目標手機和平板計算機應用市場。
產能方面,群創的前段觸控傳感器以竹南基地1座4.5代廠(月投片量4.5萬片)與5代廠(月投片量7萬片)以及臺南1座5代廠(月投片量15萬片)投入生產。據傳,群創的On-cell已經打入中國大陸品牌手機大廠供應鏈,即將于今年第三季量產出貨。
華映的On-cell觸控面板產品也計劃將于今年7月底前量產,初期主攻5吋產品(手機),客戶以中國廠商為主。但公司方面認為今年On-cell具體業績貢獻度可能還有限,因為當前舊機種(手機)大多還是使用外掛式觸控技術,新機種才會漸漸采用內嵌式觸控。其他零組件與設計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調整。
模塊產能方面,華映福州目前有3個模塊廠,1個觸控廠,吳江也有2個模塊廠,每月可生產440萬片平板計算機面板觸控模塊,凌巨每月模塊產能有800萬片(手機為主),因此目前華映+凌巨可生產供應5000多萬片平板計算機觸控模塊,上億臺手機觸控模塊。預料未來華映與凌巨之間還會進一步展開資源整合。
凌巨的On-cell整合型觸控面板則采OLMS技術,與華映略有差別,但同樣預計將于2013年第三季達到量產供貨水平,初期將推出4.5吋、5吋機種。
彩晶轉投資和鑫近來雖然投入OGS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但彩晶本身也開始推動On Cell觸控技術,目標系于今年第四季就能量產On Cell觸控面板產品并開始供應給客戶,主要應用市場也聚焦中小尺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