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國顯示技術行業專家聚首深圳國際OLED產業大會,“OLED之父”、美籍華裔科學家鄧青云稱,OLED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顯示技術,將逐漸取代液晶顯示技術。
30多年前,鄧青云在柯達實驗室發現了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技術。該技術憑借自發光、超薄、超廣視角、柔性可卷曲、高色域、快速響應等優點被各領域的專家推崇為“下一代顯示技術”。2011年,鄧青云與兩位同行共同獲得了沃爾夫化學獎,被業界認為是最有希望沖擊諾貝爾化學獎的華人之一。
鄧青云介紹,經過近30年的探索、積累和布局,OLED顯示技術愈加成熟,無論在分辨率還是量產性上的優勢都已經開始顯現。對比液晶和OLED,液晶面板調光器需要背光支持,但OLED可以自動發光,沒有背光源需求;液晶面板漏光,需要遮板,但OLED不需要;從分子流動性來說,液晶面板比較慢,但OLED很快。所以,OLED顯示具有很多優勢,比如完全黑場、色彩逼真、超高對比度、極速響應、超光遞交、輕薄、柔性折疊等。
鄧青云稱,OLED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顯示技術,無論是清晰度、響應速度、對比度、顏色還是可視角度,OLED都達到了科技的前沿,不僅會改變電視行業的已有特征,也會對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產生極大影響。現在讓消費者津津樂道的柔性顯示技術等其實都是基于OLED技術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