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的諸多功能中,拍照可以說是除了日常通訊、上網之外的第三大需求,因此各大品牌對于自家手機產品拍照功能的提升可謂不遺余力。
從2000年第一款搭載攝像頭的手機面世起,單顆攝像頭的方案一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攝像頭的像素數、感光元件尺寸都不斷提升,拍照素質不斷提升。但在近兩年,隨著機身尺寸、厚度等的限制導致機內空間進一步吃緊,此外攝像頭技術演進速度放緩等,都使單攝像頭的方案開始面臨瓶頸。
對于所有單攝像頭方案來說,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感光元件尺寸一定的情況下,像素越高,模組厚度越厚,造成攝像頭凸起;同時單位像素尺寸越小,導致成像質量相應變差。
2014年,國產手機中榮耀、酷派等品牌分別推出了搭載雙攝像頭的旗艦手機產品。而在今年,更多的雙攝像頭手機接連發布。8月1日正式宣布定名“cool1生態手機”的由樂視和酷派聯合推出的首款手機據稱也將搭載雙攝像頭。
但很顯然,在眾多的雙攝產品中,有些只是借助雙攝像頭的配置添加了一些花哨的功能,而在實際拍照素質上并沒有多少提升。那么,雙攝像頭技術到底難在哪兒,為什么很多廠家做不好呢?
首先,從結構上來說,雙攝像頭并不是簡單地將兩顆攝像頭排布在一起,尤其是對于兩顆攝像頭同時參與成像過程的“真雙攝”而言,兩顆攝像頭之間的距離和夾角都非常有講究:距離過近,景深對焦的精度會降低;距離過遠或夾角過大,則會導致成像不一致,合成照片是損失像素數量或合成照片質量下降。
從穩定性上講,雙攝像頭除了考慮單攝像頭相對機身的穩定性外,還需要考慮模組本身的穩定性,以免用戶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出現拍照質量下降的問題。
因此,在鏡頭模組的組裝、調教、固定、監測上就需要加強,一個環節不到位,就有可能導致良品率下降甚至是產品缺陷,對于中小廠家來說,很容易費力不討好。
而從算法上來說,除了單攝像頭方案需要考慮的所有問題外,雙攝像頭方案的算法中還需增加兩顆鏡頭抓取圖像的合成算法等,單是兩個圖像的合成校準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這也是一般中小廠家難以做到的。
其實對于很多只使用單顆攝像頭成像的“偽雙攝”手機而言,如何是兩顆攝像頭協同合作同樣是一個難題。例如剛剛發布的紅米Pro在進行背景虛化的過程中出現運算失誤的概率就非常高。
酷派在2014年發布的鉑頓,采用的就是雙攝像頭共同參與成像的技術,據悉本次即將發布的cool1將使用在此基礎上升級的第二代雙攝像頭技術。在酷派的7500余項專利儲備當中,與拍照相關專利共有565件,其中僅針對雙攝像頭的相關專利共有223件,在技術和知識儲備上都將足以應對新款雙攝像頭手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