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2009 年才進駐中山的企業,卻吸引了中銀粵財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廣東)有限公司、松德股份、張家邊企業集團等競相投資,后面還有中科招商等風投資金想要投資進來。這家企業還獲得了火炬開發區、經信局、科技局共4000 萬元的項目扶持資金,僅去年就獲得了省市兩級的扶持資金2200萬元。這家叫“新諾科技”的企業,是中山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科研產業化項目的新軍,受資本市場追捧的新星。
光刻界未來的“數碼相機”
在新諾科技的實驗室,項目帶頭人梅文輝博士正同時操作4臺電腦,連著電腦的是一塊電路板及圖像發生器。“我們正在開發新一代的高速圖像發生器。”他說,這是公司研發生產的激光動態無掩模光刻設備的硬件之一。
他打比方說,百年柯達,曾一度創造了膠卷時代的巔峰,卻在數碼大潮的裹挾下轟然倒下,原因是數字相機取代了膠片;而在電子元器件行業,印刷電路板時,掩模仍然是重要載體,這就好比需要膠卷的柯達相機;而未來數字化的無掩模光刻設備,將如數碼相機取代傳統的柯達相機一樣,通過激光直寫替代掩模,發展前景可觀。
“無掩模光刻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目前的蘋果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上。”他說。電子數碼產品越做越小、越薄、越高清,小小的電路板要承載的線路層數將越來越多;芯片從單核升級為雙核、多核,密度更高,這些傳統的工藝無法滿足,而通過更為精密的“金剛鉆”,才能攬“瓷器活”,而無掩模光刻技術就是這“金剛鉆”。除了印刷電路板,智能手機的觸摸屏的生產,未來也要靠該技術完成。
單印刷電路板和觸摸屏這兩項,就讓梅文輝覺得研發出來的設備有大展拳腳之地。近幾年來,大面積無掩模光刻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促進平板顯示行業和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行業的迅速發展。但國內的無掩模光刻設備都是從日本、美國進口,設備非常昂貴,作為實現無掩模光刻技術的首位發明者,梅文輝和他的團隊想把無掩模光刻設備國產化,用更優惠的價格開拓國內市場。
五年后產值超過15億元
去年,新諾科技交付了一臺700mmx800mmALDI系列光刻機給深圳美精微光電科技公司,僅生產了一臺樣機,就吸引眾多資金追捧,甚至新諾科技還擁有對投資方的選擇權。“我們的團隊成員很多是國外知名的大學博士。”公司總經理曲魯杰說。項目帶頭人梅文輝博士,曾在美國球形半導體公司領導研發團隊開發球形半導體器件,器件發明專利技術100多項,其中30多項是無掩模光刻技術的專利,已經生產出的20多臺無掩模光刻設備也在全世界運行。目前日本許多知名公司都要購買他的專利才能生產設備。團隊的其他成員也是光學和無掩模光刻技術領域的博士專家。
按曲魯杰的說法,今年新諾科技搬進火炬開發區新廠后,預計可生產20臺設備,產值1億元。而按工廠的產能設計,5年后年產要達300臺左右,產值在15-20億元左右。“我們的第一臺PCB樣機將在今年6月份下線。”曲魯杰說。一臺國外進口的PCB價格約100萬美金,但“我們大概是他們價格的一半左右。”
梅文輝覺得時間很緊,除了同時開動4部電腦,甚至做實驗時把中午飯時間也省略了。“樣機要趕快做,現在我們有些客戶比較急迫,他們大都是現有的設備滿足不了才找我們。”
天時地利都有了
“我們趕在國內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回來,時間剛剛好。”梅文輝說。目前從國家到地方,都在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而他們抓住了這樣的時間節點。作為信息產業的關鍵部分,大面積高速激光動態無掩模光刻機項目和新一代激光無掩模光刻設備,已成為世界各國爭取主導權和制高點的戰略性產業,是國家“十二五”計劃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國家半導體裝備專項支持的項目。中山市幫他們爭取了1億元的資金扶持,其中4000億元是市里相關部門和開發區的項目扶持資金,而6000萬元將由張家邊企業集團作為股權投資進入。隨后,松德包裝和粵財基金又各投資了1500萬元。他們順利在開發區建了廠房,4月份就可搬進去,產業化將很快可以實現。
地利,則是回到了目前世界公認經濟最活躍的亞太地區,他們帶著國外的技術回到國內發展,并選擇了中國電子產品制造最為集中的兩大區域之一珠三角,選擇了珠三角的中部區域中山。“我們看好這里的發展前景,僅珠三角就有2000多家電子廠,他們的設備要更新換代,我們可提供設備。”曲魯杰說。